1. 作為寄養爸爸,您做了甚麼幫助孩子準備融入新家庭?
我們第一個[寄養]小朋友其實是在等家庭領養的。因為這個小朋友預期會被領養去外國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家煮東西,在家用英語講話,讓小朋友習慣在這樣的環境,等他到領養家庭後的過渡期會順利和容易一點。
第二個小朋友很不同。他是一個三星期大的嬰兒。照顧了六星期後知道有一個領養機會,配對到一個領養家庭。我們就開始有機會邀請那對夫婦來探望嬰兒,學習和了解一下嬰兒的性格和需要,給他們機會練習換尿片、餵奶。有一段時間可以幫助新的家庭去踏入一個新的開始。
2. 作為寄養爸爸,有沒有甚麼是您完全意料之外的事發生了?
我們的第三個小朋友是剛到四歲的,那一次也很危急的,很有需要有一個家給這個小朋友。這個跟之前的不同,之前的所有都是在預備被領養的過程,這個是會和自己家人團聚的。我想最緊要的是之前兩次的經歷是幫到我們很有信心,雖然這個是很不同,年齡或需要也好,但我們覺得我們行前一步,開始,我們就做到了。
是挺攪笑的,因為挺明顯的是大一點的小朋友第一次見人有可能不會引來很大的反應,但我記得第一次我們抱著嬰兒的時候,人家會說:“為甚麼生了小孩,我們都不知道你太太懷孕了?”但都是很正面的反應,人家看到的第一反應都是好奇, “為甚麼有這樣的需要的?”由好奇到進一步的了解之後都很支持。
3. 作為寄養爸爸,您身邊的人有幫忙嗎?
我們儘量做的就是每次有一個新小朋友,我們在考慮的過程中,我們要[自己的]小朋友一起參與。有時候談一下: “有這樣的情況,這樣的小朋友有這樣的需要,大家覺得怎樣?”問他們是否覺得他們都可以幫忙。
我想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想太多,開始的時候雖然都有些問號,但是我們就先去聽一下,你就會發現原來「母親的抉擇」的培訓、解釋和很多東西都幫到我們,令到我們[理解]之前的問題都不是甚麼大問題,和有經驗的人經歷過,可以幫到我們處理不同的需要。
4. 作為寄養爸爸,您有甚麼感想?
當你照顧了一個小朋友,多長時間也好,你跟小朋友的那個關係,那個依附感都是強的。
我自己覺得我們和小朋友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我自己回憶裡,我有一些記憶不是很清楚是甚麼時候或是在哪裡,但我有個感覺就是爸爸抱著我走路到某個地方,這是一種安全感。我相信我們在這很短的時間,我們在放一些種子到小朋友的心裡面,讓他們感覺到我是被愛的,被接納的,是有人關心我的。這是很寶貴的。不是一定要很長時間才做的到,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我們是真心愛小朋友的時候,他是會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