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血緣關係也能成為家人嗎?答案是肯定的。在香港,不少家庭因各種原因,選擇領養的方式,養育下一代。 本港領養機構工作人員相信,領養不是為家庭尋找孩子,而是為有需要的孩子尋找家庭。本地的幾對領養父母講述了領養過程及育兒心聲,他們都希望 ‘領養’ 話題在香港社會受到更多關注。

適逢十一月是領養關注月,感謝鳳凰衛視《香港新觀點》製作【以家人之名 相親相愛 : 本地領養家庭的歡笑與感恩’】並于10月29日播出。觀看或分享全集,歡迎前往此鏈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1PWzjFYXA 。 

 

【16:31】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截至2024年6月30日,仍有89名兒童等候領養。這批小朋友全部都有身心健康問題,一半人已經3嵗或以上,25人有殘障,其餘是來自比較複雜家庭或有健康問題。

 

【16:49】「母親的抉擇」社區大使 陳潔瑩

我們本地的家庭,最理想就是新生兒,甚至要有很健康的背景。但是現時我們的社會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生父母的背景都是比較複雜。在個案裏面,大部分有吸毒、精神健康問題。他(兒童)可能出世時候是媽媽吸毒,所以即使他是嬰兒期,他需要的醫護醫療上有很多比較複雜的,未可以立即放在領養名單中,要等他的身體好一點。所以很多這個情況,影響現時爲何我們見到這個數字的小朋友。

 

【17:45】領養機構:爲孩子找家庭,不是為家庭找孩子‘

「母親的抉擇」是本港4間領養服務機構之一。機構認爲正因爲大部分等待領養的孩子,都有多種的特殊需要,所以有必要透過嚴謹的審批和培訓,爲孩子找合適的永久家庭。

我們有整個很清晰的價值觀:我們爲孩子找家庭,而不是為家庭找孩子。我們為小朋友尋找家庭時候,很多時候的程序,我們覺得是有必要的。有心去領養小朋友的一些家庭或父母,很多時初來領養的動機,比較天真、很簡單,‘我拿回來就可以了!’  當我們有這些程序和培訓,一下子將我們這些申請人,突然之間,’原來要這麽想的!’  正如夫婦要預備生寶寶,第一胎都是不知所措,甚麽都不知道。我們很相信,無論是血緣生的寶寶,或者去領養的寶寶,其實要預備和期待著,是一樣重要,是要一樣預備、一樣付代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