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姬的故事提醒我們,只要我們的社會有決心去支持及關心青少年和兒童,沒有甚麽是不可能的。

在碧姬的分享中,她覺得跑馬拉松是辛苦的,也可以代表漫長的人生路。

“碧姬是一位15嵗的中學生,在中四開學時,她便懷疑自己懷孕。但她不敢面對,因爲害怕確定懷孕后要承受別人的眼光,也擔心自己的前途,所以一直不敢驗孕檢查。直至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看見她身形的轉變,找她談話,她才向社工坦白道來。其後,到家計會證實時她自己懷孕月20週,那刻真的不知所措,後來經學校社工轉介到「 母親的抉擇」 。當時碧姬不想打掉胎兒,所以初步決定安排嬰兒被領養。

氣候,碧姬入住了「母親的抉擇」 的家舍產。在家舍期間,認識了不同的同路人,碧姬嘗試與她們溝通、相處,心情比以前開朗了。不過,當懷孕週數越來越大時,她也漸漸萌生一些傷感念頭,因爲畢竟想到嬰兒出生後便要與她分離。終於來到嬰兒出生的日子了。碧姬憶述說:雖然勝場過程很痛楚,但那種痛其實只是占一少部分,最深刻的同是在醫院產後病房裏一直掛念與擔心BB的心情。每次一到探訪時間,她便馬上去看BB,那時候令我真正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牽掛之情。BB出生後,更為波動,對BB的不捨更强烈。

但碧姬知道領養這個決定對孩子最好的,所以她一直堅持著,忍耐自己心中不捨。

人生的確好比一場馬拉松長途賽跑,一關接一關。從這次人生經歷中,碧姬發現自己原來還是一個堅强有信念的人,雖然在過程中經歷了不少痛苦,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總是期盼著她自己和孩子會有更好的明天,懷抱希望支持著她跨過這個關口。碧姬坦言,要跨國去確實不容易,但也能從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觀,得到很多啓發,給與自己繼續向前跑的正能量。

碧姬亦發現家人十分愛她,一直給與支持。她想:既然有了夢想,又有別人的支持,一定會盡己所能去做一個有成就的人,BB同樣也是自己向前的動力。

她還記得在「母親的抉擇」 小組活動裏,曾邀請了不少過來人來分想,使她可以吸收更多意見,在懷孕期間有清晰的方向去爲自己與BB計劃,才做最後決定。

“在家舍裏,我也過得很充實,發掘到自己的潛能,也加强了我的人際溝通技巧,所以「母親的抉擇」 的確幫助了我很多。因此我也願意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跟別人分,幫助其他與我有相同經歷的少女。”

最後,她也想分享一下建議…

-給老師們:請你們有教無類接納她們,每個經理都是一個學習機會也請多教導一些有關行健康的知識。

-給女孩們:請懂得好好保護自己。

-給家長們:請給予子女支持和鼓勵,避免給予他們過多不必要的 壓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